2024-01-31 整理知識的方法

Created
May 15, 2024 04:52 PM
Tags
Software Engineering
Learning
在我的工作或是日常,我覺得自己很需要常常面對大量的網頁,在這當中的行動可以說大致為了兩件事情:
  • 操作,像是為了去登記或是註冊學校文件、問 ChatGPT 問題、紀錄行事曆
  • 知識的萃取,像是各種技術文章、官方文件等等的
隨著需要被記錄的網頁越來越多,我發現 Arc 不應該把所有我需要的網頁都放進去書籤,太多網頁被放進去 work space 的結果就是新的網頁進到 buffer 之後會滿出來,要一邊瀏覽 buffer 中的網頁一邊對照現有被 pin 的網頁,上下滑動的效率很差
  • 最常見的情況就是在進行專案時,打開已經 pin 好的網頁之後,需要在 buffer 開新網頁來查資料,這時候如果在新網頁找到東西想對照回 pin 的分頁,就需要上下滾動。
這當然可以靠建立槽狀結構資料夾來解決,想辦法讓子層級的資料在需要的時候才展開佔領空間。這是一個辦法,不過在 work space 隨著時間 scale up 的時候,這不是個好辦法,因為母層級的資料夾太多了,不論怎麼樣都需要上下滑動才能讓 buffer 的資料對照回 pin 好、整理好的分頁集當中
另一個辦法是建立更細緻類別的 Work Space,這也是個解決辦法,比上一個還可以根本解決問題。
但我覺得前面兩個階段的解法都不是最理想的,至少對我這樣的使用者來說不是。讓我拉回每天面對大量網頁,最常見的兩種行動:操作、萃取知識。理想上應該要盡量避免把文件的細節放入書籤,細節跟知識應該在筆記裡面去做瀏覽。這樣是代表完全不要放文件嗎?我想說的是只要放文件的進入點就好了,剩下的你會自己找到,尤其用 google 搜尋超快。
甚至我希望可以把所有需要用到的知識跟外部連結都儲藏在筆記裡面,因為當你需要用到知識的時候,筆記理所當然的應該要是你的快取,透過筆記快速找到你需要的知識才是當初做筆記的初衷。
當我們把知識細節的連結都劃分在筆記裡面,瀏覽器負責大概的綱要、我們平常會頻繁造訪的連結,就可以很明確的分工出:你要做行動,找瀏覽器;你要找知識,去找筆記。不僅可以顯著縮小需要儲藏在瀏覽器的分頁,也可以讓你更常使用到花費時間做好的筆記。